2015年1月18日星期日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乜鬼“香港青少年軍总会”对促進全港青少年加深“中國”之認識係無乜用……只会唔湯唔水

邸文:希特勒與納粹主義 ——6月25日邸文在涵芬樓的講演 2005年08月17日13:31【字號 大 中 小】【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演講者簡介:   6月25日演講者:邸文   恩格斯說得好:“……當你問到反革命成功的原因時,你卻到處聽到一種現成的回答:因為某甲或某乙出賣了人民。從具體情況來看,這種回答也許正確,也許錯誤,但在任何情況下,它卻不能解釋半點東西,甚至不能說明,人民怎麼會讓別人出賣自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1頁)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世界各有關國家和民眾團體紛紛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揭露法西斯給世界人民造成的戰爭罪行,頌揚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業績,警示人們反對戰爭,珍視和平。   第一部分:關於希特勒納粹黨四個獨特之點的解釋   一、德國法西斯的名稱:民族社會主義,即納粹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西斯主義最早產生於意大利,隨后向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漫延。   德國法西斯主義,叫“民族社會主義”,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德文縮寫是Nazismus,故音譯為“納粹主義”,德國希特勒法西斯黨全稱“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德文是die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NSDAP,故稱納粹黨﹔法西斯分子,也稱Nazi,“納粹”,或納粹分子。1923年納粹黨的機關報《人民觀察家報》發表文章強調,民族社會主義兩個概念不可分割,代表著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反對共產主義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以及主張對外擴張的一種極權制度。   納粹黨的元首希特勒,1889年出生於奧地利和德國邊界的布勞瑙城鎮的一個奧地利海官官員家庭,從小受到冷酷剛愎的父親的影響,具有大德意志民族主義情緒。1907年—1914年希特勒在維也納流浪的幾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種族主義、反猶主義、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專制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和超階級的族民共同體思想。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軍,當一名傳令兵。1918年德國戰敗,他痛哭一場決心當一名政治家。1919年參加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黨——德意志工人黨,1920年2月將該黨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簡稱納粹黨。在1921年7月29日黨的一次特別會議上,希特勒出任黨主席,確立了“元首原則”,獨攬黨內一切大權。1923年11月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並失敗,不久被關入蘭茨貝格監獄。他在獄中口述《我的奮斗》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西斯主義觀點,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極權國家。1924年12月希特勒提前出獄。他吸取以前的教訓,決定改變奪權策略,由武裝暴動改為通過議會合法奪權。1925年2月27日他召開重建納粹黨大會,對納粹黨進行整頓。1929年底—1932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德國受到極為沉重的打擊。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動蕩,內閣更替頻繁。在此期間,納粹黨一方面進行爭取民心的宣傳戰,一方面加強與權勢集團接觸與結盟。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由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總理,納粹黨上台執政。1933—1939年,希特勒納粹黨全面建立了發動爭霸世界戰爭的極權體制,1939年9月—1945年5月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慘遭失敗。希特勒和納粹黨對人類犯下了史無前例的恐怖的戰爭罪行。   二、?(萬字)標志   希特勒在1921年夏天奪取納粹黨的領導權之后,決定為納粹黨制作一面黨旗。經過多方面考慮和對不少圖樣進行比較之后,最后想出了這樣一面旗幟:紅地白圓心,中間嵌著一個黑色的?字。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一書中解釋說:“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征!”“紅色象征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征民族主義思想,?象征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使命。” ?,德文Hackenkreuz,譯意“代鉤的十字”,雖然襲用於古代,卻成了納粹黨黨旗的標志,不久也成了納粹黨錦旗、黨徽、臂章的圖案,成了納粹黨令世人望而生畏的法西斯標志,希特勒納粹黨上台執政后也成了納粹德國恐怖和戰爭暴行的標志。   三、口呼“萬歲,希特勒!”(Heil Hitler)舉手致意、問候禮   “萬歲,希特勒!”(Heil Hitler)舉手問候、致意禮,是希特勒納粹黨從墨索裡尼那裡照搬的舉手示意禮。這種舉手示意禮源於古羅馬時代。希特勒納粹黨的舉手示意禮有以下幾層意思:   其一,表示希特勒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威﹔   其二,表示納粹黨黨員和民眾對希特勒的無限崇拜和絕對服從﹔   其三,表示決心沿著希特勒指引的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方向前進!   四、第三帝國   希特勒德國通常被稱為“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原出於宗教觀念世界的千年太平說,即世界末日前一千年間,耶穌再來治世之說。12世紀的宗教思想家馮·費奧勒(1130—1202)把歷史解釋為一種上升的、相互銜接的三個國家或三個時代:“聖父帝國”(法律)、“聖子帝國”(福音)、“聖靈帝國”(愛和自由)。這一按順序發展的三個帝國概念,被歐洲的社會神話和歷史哲學逐漸固定下來。魏瑪時代的保守的民族主義作家布魯克(1876—1925)在1923年出版的主要著作《第三帝國》中,把這種“救世說”變成了一種政治口號:他預言在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公元962—1806)和俾斯麥—威廉第二帝國(1871—1918)之后,將從“種族魂靈”中出現一個“第三帝國”。希特勒在上台后不久的一次演說中宣稱,“第三帝國”已經來臨,在“今后一千年內,德國將沒有其他革命”,並標榜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是中世紀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第一帝國和俾斯麥建立的俾斯麥—威廉第二帝國的歷史延續。希特勒暫時接受這一稱號,從蠱惑宣傳的目的出發,旨在建立納粹的“新秩序”:一個極權主義的“族民共同體”國家。   但是,“第三帝國”並不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國的正式國名,德國仍稱“德意志國”。1938年希特勒佔領了捷克蘇台德區和奧地利后,改國號為“大德意志國”(Groβdeutsches Reich),明令禁止使用“第三帝國”這個稱呼。但人們已習慣於把納粹統治德國的整個時期通稱為“第三帝國”。   第二部分:探討四個有關問題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法西斯不宣而戰,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軍在9月兩周半內,擊潰波蘭﹔1940年4月,3周佔領挪威﹔同年5—6月,5天佔領荷蘭,18天佔領比利時,3周打敗法國,並將英軍趕出歐洲大陸﹔1941年4月,3周佔領巴爾干﹔同年6月,入侵蘇聯,在3個月內,向蘇聯境內推進800—900公裡,逼近列寧格勒,希特勒法西斯軍隊閃擊戰達到高峰,但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宣告破產。   希特勒法西斯和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戰爭罪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極大憤慨。被侵略和受到威脅的國家和人民,結成了以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為首的反法西斯戰爭同盟,調動一切力量,協同作戰,終於打敗了法西斯。1943年7月2日意大利法西斯垮台﹔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投降﹔同年9月2日日本法西斯投降。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取得了和平和進步!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希特勒納粹黨獲得了德國民眾的選票、並由統治階級權勢集團代表人物扶植上台?   希特勒法西斯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給世界人民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恐怖、種族迫害和戰爭災難。希特勒法西斯成為恐怖、暴行和戰爭的同名詞。但是,為什麼希特勒法西斯能夠獲得民眾的選票和支持,並由德國統治階級權勢集團任命上台執政?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打出一個招牌和兩個旗號。希特勒德國法西斯黨,即納粹黨,全稱“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招牌是“德意志工人黨”。在這裡,“工人黨”並不是指無產階級的工人政黨。按照當時黨的領導人的說法,是指技術工人和能上升為小資產階級階層的工人黨,旨在與無產階級工人政黨爭奪部分工人。希特勒法西斯打出的兩個旗號:一個是民族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關於民族社會主義中的社會主義旗號的有關內容,在其黨的《25點綱領》中明確地提出:“要求參加大企業的分紅”,“要求實現一種適合我國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廢除地租,要求制止土地投機倒把”,“要求建立和維護一個健康的中產階級”,等。這些條文帶有強烈的反對壟斷資本和反對大地主的傾向,但又要求保存私有制,屬於一種帶有封建色彩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或自耕農式的社會主義的空想,並不是無產階級主張的廢除私有制的社會主義。關於民族社會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旗號的有關內容,在《25點綱領》中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建立“民族國家”的要求,“隻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為公民”,享有決定國家領導和法律的權利,不分職業如何,凡是具有德意志血統的人才能成為本民族同志。其二為打破割地賠款的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要求實行對外擴張。這種民族主義,實際上是民族沙文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民族擴張主義。   希特勒納粹黨打出的“社會主義”即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旗號和“工人政黨”的招牌,迎合了戰后經濟危機和社會動蕩期間中下層民眾要求變革社會的願望,因此在國會選舉中獲得了這一階層和部分落后工人的選票。納粹黨1919年初—1929年建黨之后的前10年,一直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黨,1928年國會選舉中僅獲選票2.6%(共81萬張),獲國會席位12席。此后兩三年內,納粹黨迅速發展,在1930年9月14日國會選舉中,獲得選票640萬張,佔全部選票的18.3%,獲國會席位107席。1932年7月31日國會選舉中,納粹黨選票又增加一倍,達1,370萬張,佔全部選票的37.3%,國會席位增至230席。納粹黨在1930年和1932年兩次國會選舉中,先后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和第一大黨,其勢力和影響超過當時任何一個階級的政黨,成為國家權力分配格局中舉足輕重的政治要素。納粹黨以其獲取的民眾選票,敲開了通往國家權力的大門。   然而,希特勒納粹上台執政,其關鍵的一步是取決於統治階級權勢集團的支持。希特勒納粹黨宣揚的“極端民族主義”,特別符合戰后金融壟斷資本復仇和對外擴張侵略的欲望。這是二者結盟的共同基礎。但是,統治階級權勢集團對於希特勒納粹黨宣揚的“反大資本”和“社會改革的要求”存有疑慮。希特勒在同金融壟斷資本代表人物接近和爭取支持的過程中,多次進行解釋“維護私有制財產原則”,將“反大資本”解釋為“反對猶太人資本”,保護“創造性工業資本”,“不存在社會和經濟革命”問題。希特勒在1930年將積極宣傳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主張的代表人物奧托·施特拉瑟開除出黨,博得了統治階級的青睞。在工人運動高漲(但是,分裂為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而又沒有強大到足以克服統治階級的一切反動企圖,並嚴重威脅資產階級統治、資產階級政黨喪失群眾支持的政治危機情況下,統治階級權勢人物認為,希特勒納粹黨既得到群眾選票支持,有利於穩定統治,同時又主張對外侵略擴張,能夠實現其稱霸歐洲和世界的野心,因此在眾多選擇中,最后決定扶植希特勒納粹黨上台執政。1932年2月25日,容克地主代表阿爾尼姆伯爵寫信給總統興登堡,闡述了希特勒和納粹運動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希特勒出任政府總理﹔1932年11月中旬,17名工業界和銀行界巨頭聯合向興登堡總統遞交請願書,要求任命希特勒為總理。與此同時,前皇太子兩次致函興登堡,勸說他立即授權希特勒組閣。1933年1月下旬,國防軍第一軍區司令勃洛姆貝格及其參謀長萊斯瑙受召同總統興登堡協商組閣問題,二人力薦任命希特勒為民族陣線政府總理。1933年1月30日,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傳令兵、德國法西斯黨的元首希特勒上台組閣,由此掀開了德國歷史上法西斯統治的最黑暗的一頁。   德國法西斯主義,即民族社會主義或納粹主義,產生於德國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產生於一戰后出現的資本主義總危機時期。德國在一戰中遭受失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對德國的影響很大,德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深入人心。同時,德國的戰敗和割地賠款的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套上了“民族恥辱”的枷鎖,民族復仇主義泛起。德國資本主義起步晚而發展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排斥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大企業排斥中小企業的過程異常激烈,德國成為一個小資產階級王國,小資產者佔人口的60%左右。在激烈的階級競爭中,夾在壟斷資本與工人階級之間的小資產階層,隻有少數人上升為資產階級,絕大部分被拋進無產階級行列。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出現的經濟危機,小資產者深感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強烈要求改變現狀和對現實社會進行有利於自身的改革,維護自身階層的利益。正是在戰后經濟、社會和政治危機的形勢之下,德國的各階級和各階層都紛紛行動起來,在政治舞台上形成不同的派別集團,形成對資本主義現存制度的沖擊。當時,除去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作為沖擊資本主義的主流之外,也出現了沖擊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支流。民族主義和主張對社會進行某種變革的民族社會主義,便是其中的支流之一。德國的納粹黨——“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正是在希特勒的操縱之下,由一個小資產階級右翼政黨演變為一個擁有中下層民眾支持的資產階級反動政黨,並被統治階級權勢集團人物推上台執政。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希特勒法西斯德國能夠在短短的6年時間之內,具備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實力?   法西斯就是戰爭!從法西斯主義誕生之日起,就把擴張主義作為其政治綱領的核心,聲稱“擴張是民族生存的基礎”,是“法西斯主義的根本使命”。同時,法西斯分子認為本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民族,有權統治世界。強調優等種族要維護自己的特性,必須不斷地從事爭斗和戰爭。在這裡,戰爭不只是奪取“生存空間”的手段,也是為了維護優秀種族的優良特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成了目的本身。希特勒法西斯的戰爭目標是先征服歐洲,然后稱霸世界。   希特勒法西斯1933年1月30日上台,至1939年9月1日突然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時間隻有短短的6年,卻具備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實力。實力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包括民眾盲目和瘋狂地追隨侵略戰爭。對這一問題,應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方面進行探討。   一、在政治方面,建立一黨專制的極權政治體制。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之后,立即利用恐怖手段和“授法權”,取消資產階級民主自由權利,取締除納粹黨之外的一切政黨,建立納粹黨一黨專制,鎮壓一切政治反對派——共產黨人、民主進步人士,清除異己,德國成了一個蓋世太保(秘密警察)、黨衛軍和集中營國家。1934年8月,希特勒將黨政軍大權據為己有,成為一個大獨裁者。德國按照“領袖”原則,從上至下,層層任命各級“領袖”,完全聽命於立於權力頂端的最高領袖——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國,德國就是希特勒”。德國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極權國家。希特勒確立的法西斯極權政治體制,成為發動戰爭的高效力運轉的政治機制。   二、在軍事方面,擴充軍隊,從各方面建立一支適合於擴張侵略的軍隊。1933—1939年,希特勒在執政6年之內,德國軍費開支增加近9倍,由19億馬克增加到184億馬克。德國陸、海、空軍三軍俱全。陸軍由10萬人增加到370萬人﹔空軍從無到有,達37.3萬人,戰斗機4,093架,比英、美、波三國的戰斗機總數還多﹔海軍艦隻總數由33艘增加到107艘。納粹德國具備了發動戰爭的強大軍事能力。   三、在經濟方面,希特勒從奪取“生存空間”的戰爭目標出發,建立國家干預的統制經濟體制。根據恢復經濟和戰備經濟需要,國家在經濟領域按行業部門——工業、商業、金融、手工業、保險業、動力和對外貿易7大行業,組成7個經濟組合,下設44個經濟組,350個專業組,640個專業小組,並按地區——省、市、區,將全國經濟從橫、縱兩個方面統制管理起來,控制消費工業生產,使軍工生產惡性膨脹發展。希特勒法西斯用降低民眾生活水平的辦法擴軍備戰、發展軍工生產,推行經濟軍事化,軍備生產大大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德國工業發展速度不僅超過美、英、法等國,而且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值中,德國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而把英、法拋在后面。1939年德國的軍火生產量已是美、英兩國總和的2倍以上。到1939年9月1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德國許多最重要的合成產品的生產,如氮、燃料、橡膠和人造纖維等,都遙遙領先,居世界第一位。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希特勒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奠定了有力的經濟基礎。   四、在社會方面,希特勒法西斯實施控制與籠絡的雙重政策。首先,希特勒法西斯在對反對派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革命民主人士實行恐怖鎮壓的基礎之上,把社會各部門、各行業,不論男女老少,均納入各類行業、各類社團組織。在整個德國,納粹黨建立了一個以該黨為核心,輻射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機構重疊、組織繁雜的社會組織網絡,其中有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少年隊、納粹主義婦女團、納粹主義德意志大學教師聯盟、德意志公務員聯盟、納粹主義德意志醫生聯盟、納粹主義教師聯盟、納粹主義人民福利會,等等。通過上述一整套社會組織網絡,納粹黨對全體德國民眾和整個社會生活的控制,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納粹黨在暴力、恐怖鎮壓和對社會嚴密控制的基礎上,為擴大其社會基礎,還採取了社會籠絡政策,以增強自身的凝聚力,以此掩蓋其極權獨裁統治的本質,旨在進行對外侵略戰爭。   1.解決失業問題   希特勒納粹黨上台之初,德國失業人數高達600萬人,加上400萬臨時工及其家屬,全國幾乎有一半人在貧困、飢餓、死亡線邊緣掙扎。希特勒通過大興急需勞動力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國防工程,重建龐大的軍隊和實行勞動義務制度,獎勵婦女離職專營家務,迫害、打擊異己,並對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民主進步人士、猶太人等實行關押、流放或免除公職等有關措施,到1937年3年多的時間內,德國大體上消除了失業。同一時期,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希特勒法西斯解決失業的這一問題,是使觀察家和德國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項政策。   2.管理工資和物價   納粹當局盡可能把工資維持在低的水平。工人的總收入雖有一定程度增加,主要是通過廣就業和增加工時。與此同時,確保物價穩定,避免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以此防止引起的各種社會后果。在保持低工資和穩定物價的狀態下,保証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由於納粹黨在軍備工業惡性膨脹、消費工業倍受忽視的情況下,大力推進經濟戰備軍事化,因此,納粹黨的政策在實際生活中並未給德國廣大民眾帶來什麼實際利益。在整個納粹黨統治期間,德國工人的計量名義工資指數始終低於1929年世界經濟爆發前的水平。但是,同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時期相比,德國民眾獲得了工作,加上延長工時和同一家庭成員參加工作的人數增加,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由於法西斯德國戰爭經濟快速增長,使得從獨立經營者地位中沉淪下去的人和從鄉村流入城市的人員,因戰爭掠奪來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條件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一時使他們個人因經濟結構變化所必須付出的犧牲而減少,因而他們也普遍地變得更加容易理解變化的法西斯社會。   3.社會福利政策   擴大保險制范圍   1929—1932年經濟大危機時期,德國的保險金制化為烏有。希特勒上台后,頒布《維持償付殘疾者、礦工和職員保險法》、頒布新的《社會保險建設法令》、《擴大保險范圍法令》和《關於德國手工業者養老金法令》。同時擴大社會保險的范圍,規定40歲以下的工人和職員全部納入社會保險之列,個體經營者首次獲得社會保險。   休假、旅游和娛樂   法西斯德國擴大了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德國勞工陣線通過與企業主協商,把原來每年3天的帶薪休假日延長至6—12天,15歲以下的少年休假15天,其中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組織的活動者休假18天。德國勞工陣線還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建造“力量來自歡樂”旅游船。1937年一年之內,全國約有1000萬人參加了“力量來自歡樂”的休假旅游。一時間,法西斯報刊、電台和電影廣為宣傳過去隻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現在法西斯德國的工人也擁有了這種權利。實際上,“力量來自歡樂”組織的旅游船隻,都是為考慮到未來戰爭而修建的。在戰爭過程中,3艘船隻連船帶人一起沉沒。“力量來自歡樂”組織還組建交響樂隊,經常組織工人觀看廉價的話劇和歌劇,參觀展覽會,參加文娛體育活動,接受業務進修培訓。   大眾汽車騙局   德國大眾汽車(現在奔跑在中國和世界各地),是希特勒首先指令建廠制造的。   1938年夏天希特勒聲稱,法西斯德國要實現使“每個德國職工擁有一輛小轎車”的夢想,掀起了所謂的生產“大眾汽車”的宣傳活動。為此,他下令生產一種每輛隻售價990馬克的小轎車,要求每個職工通過所謂“先付款、后得貨”的分期購買方式,每星期交付5—15馬克,達到750馬克時可獲得一張沒有定期的大眾汽車訂單號碼。人們經常看到一輛大眾小轎車穿梭在城市鄉村的公路上,停放在城鎮廣場的中心展覽,吸引民眾,引起轟動。可是,這個大眾汽車廠並未出售一輛小轎車給德國民眾。當法西斯當局由此聚集了大量資金,1939年9月歐戰爆發后,該廠全部轉入軍工生產,生產戰地汽車。“大眾汽車”完全成了一個蠱惑民心的大騙局!   4.“社會心理拉平”蠱惑活動   民眾共同體   在希特勒納粹黨實施的蠱惑活動中,首先特別注重大肆進行關於“民眾共同體”的“超階級國家”論的蠱惑宣傳。希特勒和納粹黨對“民眾共同體”這一概念進行了具體解釋:對內方面,把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一切政治反對派排斥在外,他們屬於被鎮壓的對象。同樣,也將猶太人、吉卜賽人和斯拉夫人等其他種族的人排斥在外,他們屬於“劣等種族”。在對外方面,隻承認本民族,即隻承認德國,而無視其他民族和國家。在承認德國現存社會存在私有制和不同經濟利益集團的前提之下,納粹黨將對社會各階層通過一種持久的教育過程,達到取消現存傳統、等級地位優越感和各種偏見,實現不分階級、不分等級、不分職業、不分性別的一律平等。大家作為一個整體的民眾共同體中的成員,共同為希特勒納粹黨的內外政策和稱霸世界的侵略戰爭服務。希特勒納粹黨關於“民眾共同體”的宣傳,加上誘人的社會籠絡和社會心理拉平的外衣,具有極大的蠱惑性。   “社會心理拉平”活動   “社會心理拉平”,即為“社會心理平等”。關於這一問題,希特勒在1933年一次演說中聲稱:“我們努力按照人的內在價值來衡量人。我們不看其外表,不看其表面,努力忘掉區分人的出身、等級、職業、財產、教育、知識、資本等東西。我們要沖破這一切觀念,將人們爭取過來”。   希特勒法西斯當局努力將這種民眾共同體的幻想,作為一種真正的社會現實進行宣傳。1933年4月希特勒政府作出決定,宣布5月1日定為全民族的勞動慶祝日,表示“尊重勞動,尊重工人”。5月1日這一天,也號召大企業主參加慶祝游行,以示“全民一家”。同時,法西斯當局將10月4日定為農民豐收節,聲稱“農民是德意志人民的生命之源”。他們還大肆頌揚中等階層是“創造性等級”,以此滿足廣大中下層民眾的心理需要。他們舉辦一系列象征性慶典活動和聚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制造一種德意志民族內部人人“平等”的感覺和印象。甚至規定固定的日子,在城鎮的街道和廣場以及農村,舉行吃“大鍋飯”的聚餐活動。在這一天,大企業主站在工人和職員身邊,地主貴族站在農民身邊,軍官站在士兵身邊,全體德意志人同吃“大鍋飯”,作為形成民眾共同體的象征。在希特勒青年團等一些法西斯組織舉行活動時,也實行富家子弟與工人子弟同穿一樣的制服、同吃一樣飯菜、同樣進行義務勞動和接受軍事訓練。法西斯德國勞工陣線頭目羅伯特·萊伊得意地宣稱:“我們是歐洲第一個克服階級斗爭的國家”。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實行的社會政策產生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過恐怖鎮壓和對社會的全面控制,鎮壓和消滅一切政治反對派和猶太人及其他非德意志種族,並把整個社會控制起來,同時也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實施籠絡蠱惑社會政策,通過大肆宣揚“消滅失業”、“民眾休假”、“大眾旅游”、“大眾汽車”和“社會心裡拉平”等蠱惑活動,無論是在意識中還是在實踐中,對“民眾”、“民族伙伴”角色概念的拔高,都使人們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平等”和社會地位“提高”的錯覺,並未感覺到受到一種殘暴的獨裁政權的統治,而是生活在一個無階級的社會。納粹黨實施的恐怖鎮壓與籠絡蠱惑的社會政策,使民眾對法西斯制度發泄道德憤怒的政治活動余地減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廣大民眾順從和狂熱地支持納粹黨政權對內政策和對外擴張政策,使得納粹黨統治下很難發生大規模的群眾反抗運動。盡管在納粹黨統治的不同時期,發生過以工人階級政黨即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中堅力量的反法西斯抵抗斗爭,波及德國社會各階層,包括知識界、宗教界、軍界等進行的各種抵抗活動,與法西斯獨裁統治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斗爭,但是德國的反法西斯抵抗斗爭具有間或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在德國並未形成統一的反法西斯抵抗運動。德國人民的最終解放,並不是依靠自身力量,而是依靠外力取得的,這不能不成為德國人民歷史上的一種悲劇。   五、在意識形態方面,宣揚“種族優越論”,對外奪取生存空間。   希特勒法西斯宣稱,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主宰權力”的種族,是地球上最優秀的人種。德意志人是日耳曼人的種族核心,應該統治世界,“應該主宰世界!”希特勒叫囂:“一個民族的奮斗目標就是統治世界,要准備用暴力和戰爭為德國解決‘生存空間’”。希特勒法西斯通過宣揚“種族優越論”和奪取生存空間,將德國民眾引向盲目地追隨和支持其對外擴張和侵略戰爭。   簡言之,希特勒納粹德國在短短的6年時間裡,從掠奪“生存空間”和對外擴張及發動侵略戰爭出發,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實施了有關政策,將整個德國和民眾動員起來,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爭初期閃擊戰中取得了勝利。但是,法西斯的侵略戰爭必然引起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民主國家和人民的反抗。當1941年夏天希特勒法西斯轉而進攻蘇聯、戰爭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時,被侵略和受到威脅的國家和人民結成以蘇聯、美國、英國和中國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並進行反法西斯的世界戰爭時,法西斯的戰敗成為歷史的必然!   第三個問題,希特勒納粹黨為什麼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   希特勒法西斯對人類犯下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殘暴和戰爭罪行,其中之一是在戰爭期間對猶太人的滅絕人種大屠殺。歐洲在戰前有800萬猶太人,在戰爭期間600萬歐洲猶太人慘遭殺害。   猶太人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有著無比的智慧和適應能力,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歐洲的科學和文藝領域,人們可以看到許多猶太人光輝的名字,其中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工人運動領袖盧森堡,文學藝術界有世界級的詩人海涅、作曲家門德爾鬆和畫家畢加索,在自然科學界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等。在諾貝爾經濟獎項的獲得者中,有1/3為猶太人。   仇視猶太人,在歐洲歷史上由來已久,基本是按宗教—社會—經濟—政治這樣一種軌跡發展和遞進的。   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中,猶太人信仰古老的猶太教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古老的猶太教堅決拒絕接受耶穌是救世主和上帝之子的說法,因此從基督教誕生之日起,就指控猶太人猶大出賣和謀害了耶穌,造成基督教與猶太教的世世代代的怨恨。猶太教有自己的獨特的習俗,規定不得食用動物血液,因此宰殺牲畜時必須把血放干淨。這個簡單的民族習慣,自中世紀以來就被其他民族說成是用基督教徒的鮮血祭神。中世紀歐洲流行黑死病時,有人說是猶太人投毒水井所致。因此,仇恨猶太人的社會氛圍就形成了。歐洲猶太人散居在歐洲各個國家,在歐洲基督教反猶排猶的一千多年中,猶太人不能進入各級行政、軍事組織,不准擁有土地,並被排斥在城市手工業之外,他們隻好從事商業,實際上是被推到金融與商業世界。經商使猶太人有了大量財富,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受到重大經濟危機打擊的歐洲社會公眾心態極度失衡,於是歐洲各國,特別是德國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了猶太人身上。與此同時,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一份所謂的猶太人准備征服世界的計劃書,即《錫安長老議定書》。盡管這份文件后來被証明是偽造的,但對當時各地出現的排猶浪潮起了導火線的可怕效應。   希特勒反猶,首先導源於他的種族優劣論。他認為,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文明的創造者和維護者,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文明的破壞者和人類寄生虫,聲稱地球應該由日耳曼優等種族進行統治。希特勒上台后,反猶又增加了政治和經濟因素。在政治上,宣揚猶太人培植的最壞的禍根是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蘇維埃國家。所以,不僅要反對猶太人、反對馬克思主義工人運動,而且要對猶太人加以消滅。在經濟上,通過反猶能夠沒收猶太人資產,反猶能夠穩定國內局勢和轉移國內階級斗爭視線。   希特勒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經歷了一個反猶、排猶和滅猶的過程。1933—1935年法西斯當局頒布各種法律,禁止猶太人擔任官吏、教師和軍人,限制其從事自由職業,剝奪猶太人公民權、禁止同雅利安人通婚,禁止書寫德語。1938年11月7日制造“水晶之夜”(全國砸玻璃之夜),搗毀猶太人商店、教堂和住所。隨后希特勒政府決定將猶太人排斥出一切經濟部門,關閉全部猶太人商店,強行對猶太人經營的企業實行“雅利安化”。自1939年起,法西斯當局強迫猶太人大規模移居國外。自1941年7月起,法西斯德國反猶、迫害發展到所謂“最后解決”,即實施種族滅絕階段。“最后滅絕”猶太人並不局限於德國本土,而是涉及被德國佔領的所有國家——波蘭、蘇聯、東南歐、西歐等國的猶太人,約有600萬猶太人在實施最后解決方案中被害,佔戰前歐洲猶太人總數的62%以上。   吉卜賽人是法西斯當局試圖滅絕的第二群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約有52萬吉卜賽人被殺害。同時,黑人和斯拉夫人也被列入被根除和滅絕之列。   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在排斥和驅逐“劣等種族”的同時,對德意志人內部的所謂“無生存價值者”也實行淘汰,其中包括遺傳病患者和懦弱者、不合群和無能的人。1939年當局又開始實施“兒童行動”計劃,將新生兒中痴呆和畸形的“無生存價值的生命”以“治療”為名殺死。與此同時,為了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增強“優等種族”的數量,當局鼓勵健康的德意志人多生兒育女,並將黨衛隊列為優等種族中的精英集團,在繁衍后代方面也要承擔更大責任。   第四個問題,戰后德國人民的歷史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的戰敗及其駭人聽聞的真實罪行被陸續揭發出來,在確鑿的人証和物証面前,大多數德國人感到無比震驚和負疚。他們承認希特勒法西斯的罪行,承認希特勒法西斯統治是德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告誡人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珍視和平。   一、承認戰爭罪行,謝罪於世人   戰后,盡管德國內閣更迭,但是歷屆總統和總理在對待希特勒法西斯戰爭和罪行態度上,都能一以貫之,敢於面對歷史,勇於承擔罪責,表現出一種“道德的勇氣”。   1970年12月6日,勃蘭特總理訪問波蘭時,在猶太人紀念碑前跪拜,表達對被希特勒法西斯殺害的猶太人的哀悼和悔罪之意。   1985年5月8日,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二戰結束40周年紀念日發表了備受矚目的演說,聲明1945年5月8日是希特勒法西斯的戰敗日,同樣,也是德國人民從法西斯統治之下的“解放日”。   1995年6月,德國總理科爾在訪問以色列時,在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鞠躬致哀,重申國家的道歉。   今年,2005年4月10日,現任總理施羅德在德國布痕瓦特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儀式上,鞠躬致歉,以示對歷史的反省。   今年5月8日,德國人在許多城市舉行了追思會和禮拜儀式,紀念60年前的二戰結束日。聯邦總統霍爾斯·科勒(Horst H?hler)在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在柏林舉行的一次紀念活動上說,德國要感謝那些把它從納粹統治下解放出來的國家。同時,也反對把納粹統治時期犯下的罪行從此畫上句號,不再深究。他說,德國人以震驚和羞愧的心情,回顧這場由德國挑起的戰爭和屠殺。德國將不會忘記在納粹專制下的12年以及德國人給世界帶來的不幸!   二、賠償   德國政府不僅在道義上勇於承認歷史罪責,而且積極履行賠償責任。   1952年9月,在戰后廢墟上恢復經濟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德國簽訂了對猶太人以色列國賠償的協定。   1953年,聯邦德國通過了第一個對戰爭受害者賠償法。根據這項法律,在戰爭中受到政治、種族和宗教迫害的人都可以得到賠償,首先得到賠償的多為猶太人。聯邦德國每年支付數十億馬克的賠償金,到2005年賠償金額約達1250億馬克。   直到現在,每年聖誕節,全世界受過納粹迫害的幸存者和受迫害的猶太人家屬,都會收到德國政府寄送的一份聖誕節禮品包和一張賀卡,表示慰問。   三、史鑒   德國政府十分重視對人民,特別是對青年進行有關二戰的教育,建造博物館、紀念碑。第三帝國作為最黑暗的一頁歷史,已列入歷史教科書,教育人們要牢記希特勒法西斯犯下的戰爭罪行和對猶太人犯下的慘無人道的罪行,以免重蹈覆轍。對於出現的新法西斯主義,1994年9月聯邦議院通過了新的反納粹和反刑事犯罪法案,對新納粹的組織活動進行嚴查和法辦。   2005年5月10日,“大屠殺紀念碑”(德國稱 “被害歐洲猶太人紀念碑”)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揭幕。歷史學家弗萊(Norbert,Frei)不久前在《時代》周刊上撰文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具有象征性的意義:“一個國家在自己首都的中心坦白了自己最大的歷史罪行”。   德國之所以戰后謝罪於世人,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四D計劃   反法西斯同盟國推進到德國本土,徹底打敗了希特勒法西斯。依據1945年波茨坦協定,同盟國對德國實行佔領,並推行四D計劃,即非納粹化、非軍事化、非工業化和民主化。關於非納粹化,對納粹戰爭要犯進行了審判,並對納粹戰犯進行了清查和追捕。1945年6月—1947年1月,英佔區被捕人數為64500人,美佔區為95250人,法佔區為18963人。1949年西佔區成立聯邦德國后,到1950年9月30日,德國法庭審查958071人。盡管對納粹戰犯進行的清查和追捕進行得並不徹底,但這一行動對戰后德國廢除專制和實施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進程起了重要作用。   二、道德反思   希特勒法西斯德國戰敗和戰后的困境使人們對德國的罪責進行了反思。   面對希特勒法西斯給世界人民帶來的戰爭災難和給德國人民帶來的戰爭廢墟,德國進步民主人士進行了反思。著名的社會學家雅斯貝斯認為,幾乎每個德國人都犯有道德罪行,但對這種罪行的認識需要依靠個人的良心反省。“如果沒有在深刻認識罪行的基礎上經歷一個淨化過程,德國人就不會發現真理”。 在反思中,德意志民族性中的精華因素——理智、務實、自由、民主得到發揚,糟粕因素——盲從、專制、狂想、瘋狂加以棄除。西方國家的“四D計劃”與德國進步民主人士摒棄專制和實行民主自由的意向不謀而合,因此德國人對歷史的反思表現出一種徹底性。   三.政治考慮   德國處於歐洲中心,與多國相鄰,兩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各國人民造成極大恐懼感。戰后德國要想生存發展,隻有選擇理智地反思歷史和承認戰爭罪責,才能得到鄰國的諒解與和解。   德國向法國謝罪,爭取了德法和解。這一和平舉動帶來了歐洲世紀性的和平,更給德國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契機。德法和解促進了歐洲一體化,而歐洲一體化又為德國的壯大提供了條件。聯邦德國向蘇聯及東歐國家實現和解,促進了歐洲的大緩和。這種緩和為戰后德國的重新統一(東、西德)奠定了最終統一的基礎。德國正是在與鄰國和解的基礎上,經濟“奇跡”般地發展。德國現已成為歐洲聯盟發展的經濟火車頭,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當今,德國在歐洲和國際事務中,正在發揮一個政治大國的作用。
講真……
在“香港”搞出這麼多的組織是無乜用……
只会令人眼花撩亂……😉😉😉
再者……
“香港特区政府”無端端搞个“香港青少年軍总会”呢个組織……
是無法促進全港D青年学生会一心一意地服從“中国”及效忠“香港特区政府”之領導……😉😉😉
無他的……
呢D“香港青少年”
一、反叛心理太強
二、又自我為中心
三、缺乏獨立思考,容易受人唆使……😈😈😈
仲有一樣嘢……
在“香港”也不同於“清末民初年代之中國”……
也不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嘅“德国”……
因為“中国”在二十世紀初俾D西方列強侵略及宰割……
令到“孫中山”搞乜Q“三民主義”(乜鬼民族主義、民权主義、民生主義)去作為解決当時“中国社会”之種種問題……
又好似在“德国”在二十世紀初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
又俾“英法”等“協約国”欺負……及迫“德國”簽下咗城下之盟……及要削弱“德国”軍事及經濟能力……😈😈😈
令到“希特勒”搞咗套乜鬼“納粹主義”……😉😉😉
又講乜Q“種族優越理論”又話乜鬼“雅利安人”係天才生物呀……
妖!
唔係得罪講句……
搞得呢D青年团……
必先有一个“又服眾又有学養品德之理論家”再加上配合一个環境……😈😈😈
才会發展出一套完整之思想理論來……
而且呢套思想理論之背景是因為广大人民在這个国家或城市飽受外国侵略軍戰火摧殘……
又俾D西方列強連番蹂躪……又俾西方列強任意划作“租界及殖民地才会信服呢位理論家所提出之理論……
“馬克思”都係咁Q樣咁嘛……在“英国”爆發咗“工业革命”之後……
佢又睇到“德国”D工人又俾D資本家欺負及剝削……
於是“馬克思”又炮製出乜鬼嘅“共產主義思想”
才有乜Q“共產黨”呀……乜Q“希特勒青年团”呀……
大佬……
呢个“香港青少年軍总会”只有軀殼而沒有灵魂……
点解……
一、“香港”又無內亂又無戰事……
二、“香港”又無出現咗“經濟破產及被西方殖民”
三、“香港”本無一个又受人民擁護愛戴而又有號召力之政治領袖……
四、D人又習慣咗自由自在又不受任何人管束之生活……
五、D人又長期俾D“親西方傳媒”洗腦……
六、“香港”在1997年之前……長期俾“英国”殖民統治……令D人無咗“国家意識”……
        只BUY西方而唔BUY中国……
再者……
“香港”並非是極权社会……
D“香港人”習慣上是“我行我素”……
而且又無“中心思想”……
妖!
依家D“香港人”同五四時嘅“中国”是無得比啦…😈😈😈
在1949年之前嘅“中國”
起碼D文人志士有点“愛國心”及提出眾多D“改造中国国民性及經濟思想”來……😈😈😈
更加又組織一个政黨用作執行其思想方針……
妖!
人地“蔣中正”都要用“德国希特勒D納粹主義”在“中国”搞特务、強化黨組織功能及甚至企图动员建立半軍事化之国家組織”而去建立起“領袖獨裁”……😉😉😉
大佬……
依家“香港”又好食好住……又安居乐业……
政府仲要搞个乜Q“香港青少年軍总会”?
有Q人睬佢咩?😇😇😇
一無指導思想
二無環境上之配合……
三無一个服眾之政治領袖去凝聚人心……
仲有……
“中国与香港特区政府”長期又被動又唔主動……
令到D“香港青年学生”个腦俾D好似“癫狗黃及泛民大佬”洗Q到爛晒咁滯……
直頭变Q晒喪屍咁款……😈😈😈
無藥可救……💊💊💊💊💊
大佬……
“香港”始終又唔同“中国內地及台灣”
人地D国民由細到大係学校、家庭及傳媒傳播D“祖国民族意識”……
令佢地加深咗对自己祖国民族認同感及有咗種国民身份……😈😈😈
妖!
無用架……
依家D“香港傳媒”又宣揚“反中媚外意識”……
家長又唔多理……
政府又被動……
学校又無強化民族教育及向学生灌輸民族意識……
“香港”只有作為“反中亂港之妖魔城市”……
故此……
除非……
政府先用思想去“武裝平民”
後用立法強制方式控制輿論及壓抑各種自由……
再強制D學校学生加入呢類組織……
先至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