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星期二

“美国”行錯咗一部棋……

越南戰爭,美國人的噩夢
史誠

  1965年9月,美國軍隊在越南南方渡河。
  戰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余人,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愈合的心靈創傷

  美國軍事介入越南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越南、老撾、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斗爭和起義,先后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

  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把越南南方游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庄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后,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的掃蕩和圍剿。

  越南南方游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蕩的戰斗。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反掃蕩斗爭進行了40余次,美軍傷亡達2000余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戰爭逐步升級

  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受挫激怒了美國統治集團。1963年底,美國總統約翰遜在一次會議上說,吳庭艷政權沒能阻止“紅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勢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這種狀況“極不令人滿意”,“必須有所改觀”。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裡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事后証明,這是五角大樓為擴大對越戰爭而蓄意制造的借口。美國政府趁機出台了“逐步升級戰略”,即所謂“有限度地擴大戰爭”。

  接著,美軍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游擊戰讓美軍吃盡苦頭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屋內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糧洞和藏牛洞。每村每鄉都是一個戰斗堡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大部分村、鄉,尤其是那些靠近敵佔區邊緣地帶的村鄉,成了布防森嚴的戰斗村和戰斗鄉。戰斗村組織嚴密,村民有各自的戰斗崗位。游擊隊和民兵站崗放哨,一有情況立即投入戰斗。1965年以后,隨著戰爭的擴大,大量游擊隊員開始轉變為正規軍,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4月3日上午7時,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的飛機,約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國飛機對著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區、民用工程和經濟設施進行狂轟濫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隊和地方民兵自衛隊,在敵機俯沖下來的一剎那,使用各種火力一齊射向天空,組成強大嚴密的火力網,敵機一架架被擊中,冒著濃煙倒栽下來。這一天,他們擊落17架敵機,生俘1名美國飛行員,創造了一天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紀錄。

  4月4日,美軍又出其不意對清化突襲,不料當地武裝早有准備。這一次美軍失敗得更慘。清化軍民這一天共擊落敵機30架,活捉1名美國飛行員。這次戰役后,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進行了一系列奇襲戰、伏擊戰、攻堅戰、圍點打援和反掃蕩戰。據初步統計,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在許多戰場上和戰斗過的地方,美軍尸體橫陳,發出陣陣惡臭。據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回憶,他1964年到位於西貢不遠的古芝縣採訪報道,發現位於縣城中的甘密河裡漂著一具具美軍尸體,無人處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陽光下泛著恐怖的墨綠色。偶爾幾個兒童經過,用長長的木棍撥弄著尸體,尋找值錢的東西。在美軍的一個戰地搶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據護士胡斯小姐講,幾乎每天她都要處理掉四到五袋殘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同時考慮把征兵年齡降低到18歲。在8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偽軍1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攻勢還使美軍士氣低落,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沉重地說:“預料要進行一場長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爭。”

  尼克鬆准備從越南脫身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鬆就任總統時,華盛頓上萬名群眾,高舉著“尼克鬆是頭號戰犯”、“尼克鬆是億萬富翁的工具”等標語牌走上街頭,舉行大示威,嚇得尼克鬆隻好躲在防彈的“玻璃罩”裡發表“就職演說”。

  迫於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尼克鬆找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於是基辛格開始積極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國從越南脫身的計劃,隨后,與越南政府及蘇聯進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請到白宮辦公室。基辛格說:“要是把態度靈活誤以為是軟弱無能,把通情達理看成是沒有決心,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我還必須十分坦率地說明白,要是這種無謂的痛苦繼續下去,勢將影響其他方面的決定。這樣拖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多勃雷寧把美方計劃反映給蘇聯政府,蘇聯表現出冷淡態度。此后美國多方進行談判,但進展緩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軍司令部宣布: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萬人,損失飛機5400架。這個數字說明:尼克鬆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鬆在撤軍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終於吃到了苦果。

  談判不成,美國隻得“體面撤退”。美國國防部長萊爾德提出:“應該加強南越軍隊,使之替代美軍把戰爭進行下去。美軍的撤離取決於南越軍隊承擔美軍作戰任務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傷亡代替美國人的傷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鬆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鬆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鬆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他主張的“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的方針,遭到群眾反對。為了回答尼克鬆具有挑戰性的電視演說,“結束越戰新動員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在同一個星期裡,類似的活動多達10余次。

  不得已,美國在加強南越政權力量的同時,加快撤軍步伐,駐越美軍逐步減少。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美軍撤出后,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

  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統一。

  美國人的恐怖記憶

  越戰期間,美國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藥,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美國自己也損失慘重,5.6萬余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美國在越南的軍事卷入規模大(1973年美國在越南作戰人數約54萬),時間拖延長(前后12年,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國外戰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心靈創傷。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戰斗,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斗。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戰爭期間,美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並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

  越戰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於戰略攻勢地位。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我認為,印度支那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

  越戰之后,卸任了近30年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眾多越戰反省者的鼓勵下,於1995年發表了《回顧: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一書。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政府決策人沒有意識到,“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麼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復著類似的錯誤。”

  可惜,這一用血和淚總結出來教訓,在目前的美國政府中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鑒戒。▲


大佬
“美国”就是錯殺咗“南越总統吳廷琰”……
講真……
我睇番D历史資料……
“吳廷琰”又在“南越”
又搞乜Q“土改”……
令到D農民有地又有田耕……
又大辦水利
又大搞交通建設……
又大搞免費教育……
对“南越”進行全面掃盲……
又大搞免費医療福利……
令到D人可以得到应有之治療……
又統一咗D“南越軍队”……
又鼓勵与外国進行通商貿易……
但佢与“中华民国首任总統袁世凱”也有共通点……
就是不当“傀儡”
堅決做一个“自主国家之元首”
睇吓……
“中国”在“袁世凱”当“总統”年代……
海內昇平……
而且致力在“中国”大力發展民族工业……
大辦鐵路……又大辦教育等……
在国內除咗發生过“白朗起義”之外……
就無乜大动亂……
“袁世凱”想用“君主立憲”去終止鬥爭……
甚至佢做得好啱……
佢仿傚“清雍正皇帝”形式……
用“秘密立儲”模式……
由“袁世凱总統”親自篤定下一任“总統繼任人”……
事後覺得……
佢呢招真係可以化解咗各派爭奪“中国政权”之流血衝突……
好Q似“吳廷琰”又是用“家族統治”模式去管治国家……
因為彼此深知“越南与中国”D民智太低……
而且D文化又極之落後……
真係是不可能在呢D国家推行乜Q自由化……及乜Q民主……
佢地也懂得在全国大搞輿論控制……清除異己……令潛在政府內部及国家之敗壞分子完全清除出去……
“吳廷琰”在“南越”成功抑制咗“越共”之入侵及在“越南南方”之發展……
“袁世凱”成功在“中国”抑制咗“国民党孫中山”呢D“革命派”之發展……😈😈😈
但两人基本上是不与人去分享权力……
但两人也有共通点……
就是在自己国家只重發展經濟……但反对戰爭……堅持和平又反对分裂……
但可惜……
“袁世凱”卻死在“日本人”手上……(據說“袁世凱”不接受“日本人所提出之二十一條第五号”)……(才俾D“日本人”下此毒手……煽動“蔡鍔”呢D軍閥去反袁……最終“袁世凱”俾“日本人”激死咗😦😦😦
“吳廷琰”也是死在“美国人”
若果……
“袁世凱”未死……
“孫中山”直到死也只在“日本”
終身未能返回“中国”
“中国”一直由“袁世凱”家族及親信所管治………
“中国”也不会有“国共內戰”与“美蘇两国”介入……
“中华民国”至今仍在著“中国大陸”……
“吳廷琰”未死……
“南越”真係唔使打仗……真正得到咗和平……
而且“越南共和國”老早就統一越南啦…
白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